在制藥、食品、新材料等領域的研發環節,制粒工藝的探索往往需要反復調試配方與參數,對設備的精準度、靈活性與小巧性提出高要求。實驗用旋轉制粒機以“小批量、高精度、多適配”的核心特性,成為實驗室里破解造粒難題的“精算師”,為研發成果轉化筑牢基礎。?
實驗用旋轉制粒機采用旋轉擠壓造粒核心原理,通過電機驅動轉盤高速旋轉,利用轉盤與篩網間的擠壓作用力,將混合后的粉體或軟材制成均勻顆粒。其結構設計聚焦實驗場景需求,機身緊湊僅占0.5平方米左右,便于嵌入實驗室工作臺;核心部件如轉盤、篩網采用快拆式設計,3分鐘內即可完成拆卸清洗,避免不同物料交叉污染。相較于工業級設備,它更側重參數可調性——轉盤轉速可在50-500r/min無級調節,篩網孔徑從0.5mm到5mm靈活更換,擠壓壓力通過精密彈簧結構精準控制,滿足不同物料的造粒需求。?

“精準可控、靈活適配、高效潔凈”是其三大核心特性。精準性上,設備可實現顆粒粒徑偏差≤±3%,堆密度變異系數<2%,為配方優化提供穩定的數據支撐;靈活性體現在適配多種物料狀態,無論是中藥粉體、化學藥混料,還是食品級代餐粉、新材料粉末,均可通過調節濕度與轉速實現穩定造粒;高效潔凈方面,單次投料量僅需50-500g,30分鐘即可完成一批次實驗,且與物料接觸部位均采用316L不銹鋼材質,符合GMP潔凈標準,滿足醫藥研發的嚴苛要求。?
在研發場景中,藥企在研發降壓藥緩釋片時,借助設備快速測試不同黏合劑比例對顆粒溶出速率的影響,將配方篩選周期從15天縮短至3天;食品研發機構利用其小批量造粒優勢,成功開發出粒徑均勻的益生菌顆粒,解決了傳統造粒導致的菌活性流失問題;新材料實驗室則通過調節設備參數,制備出高致密度的陶瓷顆粒,為后續成型工藝提供關鍵數據。?
隨著研發需求升級,現代實驗用旋轉制粒機更融入智能化功能,部分設備搭載觸摸屏可存儲100組以上實驗參數,支持數據導出與追溯。從配方摸索到工藝優化,從小試研發到中試過渡,這款研發室造粒精算師正以精準靈活的性能,加速科研成果向產業應用的轉化,成為創新研發路上的得力伙伴。